永丰数字科技 .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

行业资讯

玉米价格风云:当下弱势,未来可期?

2024-12-23

玉米市场现状

本周,国内玉米价格延续了弱势运行的态势。其中,山东潍坊金玉米价格正式跌破 2000 元 / 吨,北方港口价格也下滑至 1970 - 2000 元 / 吨,水分为 15%,容重二等。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表明,玉米价格整体走弱的趋势仍在持续,市场看空情绪占据主导,贸易企业对入市采购持谨慎态度,积极性不高。这使得短期内玉米价格难现大幅上涨的动力,市场整体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,观望氛围浓厚。

价格弱势原因探究

(一)供应增加因素

首先,玉米产量的增加是导致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2024 年我国玉米总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 2.9492 亿吨,同比增长 2.1%。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了 1.2%,达到 4474 万公顷,单产也有所提高,预计每公顷将达到 6617 公斤,较上年度增长了 1.3%。产量的大幅增加使得市场供应充足,价格面临下行压力。

其次,贸易商出货积极性的提升也对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。由于库存压力以及对未来价格走势的担忧,部分贸易商选择加快出货速度,增加市场供给。在一些主产区,贸易商为了回笼资金,降低库存风险,纷纷降低报价,推动玉米价格进一步下滑。例如,东北地区入夏以来气温逐步升高,部分高水分粮源储存难度大,部分贸易商出货热情升温,粮源入市量较前期增加。

再者,进口玉米的影响不容忽视。尽管当前进口玉米拍卖已接近尾声,但前期进口的玉米仍在市场上流通,且进口玉米价格相对较低,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,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应总量,对国产玉米价格形成了压制。

此外,港口库存积压也给玉米价格带来了压力。北方八港玉米库存目前维持在 560 万吨左右,处于同比偏高的水平;广东内外贸玉米库存约为 144 万吨,同样高于往年同期。港口库存的高企,使得市场供应相对宽松,玉米价格上涨乏力。

(二)需求不振因素

在需求方面,饲料需求的疲软是导致玉米价格弱势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养殖业的低迷使得饲料企业对玉米的采购量减少。生猪养殖方面,由于产能过剩,行业利润不佳,养殖企业面临亏损,纷纷采取去产能化措施,导致生猪养殖规模扩张停滞,对玉米的需求增长有限。据统计,在生猪产能过剩,行业利润不佳以及去产能化等情况下,玉米饲料消费同比预期将有所下降。预计 2024 年玉米消费总量(不含库存变化)为 31784.63 万吨,同比增长 0.6%;其中,饲用消费 16563.23 万吨,同比下降 0.31%。

同时,饲料企业为了控制成本,提高竞争力,也在积极寻找玉米的替代品,如小麦、大麦等。这些替代品的使用进一步减少了对玉米的需求。例如,山东潍坊一些饲料企业在去年以来玉米价格高企时,大量使用稻谷和小麦代替玉米用于饲料生产。

深加工需求方面,虽然部分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有所提高,但整体采购仍较为谨慎。由于市场需求不稳定,产品销售面临一定压力,深加工企业多采用随用随采的策略,不敢大量囤积玉米。以玉米淀粉企业为例,尽管开工率同比增加,但由于产品库存连续增加,且同比增加近两成,企业为了避免库存积压,对玉米的采购积极性不高。同时,深加工产品价格涨跌互现,也影响了企业的原料采购积极性,进一步削弱了对玉米的需求。

短期价格难有起色

综合来看,当前玉米市场供应较为宽松,而需求相对疲软,市场心态也较为悲观。在这种情况下,玉米价格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动力。贸易商多持观望态度,不敢轻易囤货,企业采购也不积极,市场缺乏有力的支撑因素。

长期仍有上涨潜力

尽管短期内玉米价格不容乐观,但从长期来看,玉米仍存在上涨的潜力。

首先,玉米在能量原料中的性价比逐渐提高。随着价格的下跌,玉米相对于其他能量原料(如小麦、高粱等)的价格优势开始显现。饲料企业在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时,可能会逐步增加玉米在饲料配方中的比例,从而带动玉米需求的回升,为价格上涨提供支撑。

其次,政策因素对玉米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。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来稳定玉米价格,如收储政策、对替代品的管控政策等。过去,收储政策曾对玉米价格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,虽然当前政策多有滞后性,但一旦政策调整到位并发挥作用,将对玉米市场产生积极影响。例如,若政府加大对玉米的收储力度,减少市场供应,将有助于推动价格上涨。

再者,进口玉米与国内玉米价差缩小。近年来,随着国内玉米产量的增加以及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波动,进口玉米与国内玉米的价差逐渐缩小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口玉米对国内市场的冲击,有利于国内玉米价格的稳定与回升。当进口玉米不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时,国内玉米的需求将相对增加,从而推动价格上涨。

另外,从长期消费来看,玉米的消费量很难有太大的下降。人口的增长以及饲料需求的基数庞大,使得玉米在饲料、深加工等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。尽管短期内饲料需求可能会受到养殖业周期的影响,但从长期趋势来看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肉类等畜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,从而间接带动玉米消费的增加。

市场关注焦点

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售粮进度和政策动态成为市场关注的两大焦点。

售粮进度方面,其快慢直接影响着市场的供应节奏和心理预期。若售粮进度较快,市场供应压力将在短期内迅速增加,可能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;反之,若售粮进度放缓,市场供应压力得到缓解,价格下跌趋势或有所企稳。据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 12 月 12 日,东北产区综合售粮进度 29%,高于去年 5 个百分点,华北产区综合售粮进度 28%,高于去年同期 7 个百分点。整体来看,当前售粮进度同比偏快,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价格形成了压制。

政策动态方面,政府的收储政策、进出口政策等调整都可能对玉米市场产生深远影响。例如,收储政策的变化会直接改变市场的供需格局,增加收储力度将减少市场流通量,从而支撑价格;进出口政策的调整则会影响国内玉米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,进而影响国内价格走势。近期,中储粮多地发布增储工作安排,政策托底意图明显,这对市场情绪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,也使得玉米价格在短期内避免了过度下跌。

行业各方应对策略建议

(一)种植户

合理规划售粮时间至关重要。种植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把握价格波动规律,避免在价格低谷期集中售粮。同时,应根据自身成本及市场预期,设定合理的价格预期,当市场价格达到或超过预期时,可适时出手。例如,可参考历年当地玉米价格走势以及市场供需情况预测,选择相对高价的时段进行销售。此外,为降低价格风险,种植户可在收获后,先存储一部分玉米,根据市场变化分批次销售,避免一次性抛售造成价格踩踏。还可以考虑通过参与农业合作社等方式,提高议价能力,获得更好的销售价格和渠道。

(二)贸易商

贸易商要精准把握库存和资金风险。鉴于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,不宜过度囤积玉米,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,合理控制库存水平。同时,优化资金管理,确保资金链的稳定,避免因库存积压导致资金周转困难。在市场操作中,要灵活应对,当市场价格出现反弹迹象时,可适当增加库存;而在价格下跌趋势明显时,加快出货速度,降低库存风险。例如,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,采用 “快进快出” 的策略,降低库存持有时间,减少价格波动对库存价值的影响。此外,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沟通,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,稳定货源和销售渠道,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。例如,与大型饲料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年度供应合同,按照约定价格和数量供应玉米,保障收益的稳定性。

(三)加工企业

加工企业应优化原料采购计划。根据自身生产需求和市场价格走势,制定灵活的采购策略。在玉米价格相对较低时,可适当增加采购量,补充库存;而在价格偏高时,减少采购量,以随用随采为主。例如,通过建立库存预警机制,当玉米价格跌至一定水平且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,启动大规模采购计划;当价格上涨超过一定阈值且库存充足时,暂停采购或少量采购。同时,积极拓展市场渠道,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。加大研发投入,开发多元化的玉米深加工产品,如玉米蛋白粉、玉米纤维饲料等,满足不同市场需求,提高产品的抗风险能力。此外,加强成本控制,通过优化生产工艺、降低能耗等方式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企业盈利能力。例如,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,提高玉米加工的转化率和利用率,减少原料浪费和能源消耗,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。

永红国际展览(搜索"永红国际展览"公众号关注)注: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,不得删减内容。

  • 时间:2026年5月26-28日
  • 地点:待定
  • 今天距"中国饲料发展网【官方网站】第十六届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【官网】粮油饲料展【官】网】饲料展【官网】中国饲料展【官网】"开幕还有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