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四年,新希望(000876.SZ)终于再度在半年度实现盈利。
7月14日晚间,新希望发布公告,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.8亿元—7.8亿元,实现扣非净利润6.27亿元—7.27亿元,二者相比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扭亏。
生猪养殖业务持续改善实现扭亏,饲料业务量利同增,共同推进新希望业绩改善。
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,新希望生猪养殖板块持续降本。在2024年,公司前25%优秀场线成本已经到了13.6元/公斤,2025年一季度基本控制在12.5元/公斤甚至更低。
饲料主业方面,新希望正以海外市场为支点,加速规模扩张。2025年,公司海外饲料业务剑指600万吨销量目标。
生猪养殖成本持续改善
根据业绩预告,2025年上半年,新希望预计净利润为6.8亿元—7.8亿元,相比上年同期亏损12.17亿元,增长幅度约为155.85%—164.07%;扣非净利润预计为6.27亿元—7.27亿元,较上年同期亏损13.16亿元,增长幅度约为147.63%—155.23%。
新希望表示,业绩扭亏为盈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在生猪养殖业务上进行防疫改造,强化生产管理及防疫工作,导致生产指标持续改善。同时,养殖成本实现同环比双降,尽管猪价同比降低,生猪养殖业务仍实现了扭亏。此外,公司饲料业务持续优化,取得量利同增的良好表现。
此前的2021年—2024年,新希望半年度利润分别为净亏损34.15亿元、41.4亿元、29.83亿元和12.17亿元。2025年上半年,是新希望时隔四年在半年度实现盈利。
事实上,由于原料价格浮动等,新希望近年来业绩表现并不稳定。
2021年和2022年,新希望连续增收不增利,分别亏损95.91亿元和14.60亿元。2023年,新希望营业收入达1417亿元,同比增长0.14%;净利润为2.49亿元,由亏转盈,但这一年,其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,亏损46.08亿元。
直到2024年,新希望生产管理改善明显,养殖成本稳步下降,同时生猪行情回暖,公司净利润实现了同比90.05%的增长,为4.74亿元,扣非净利润大幅扭亏。
2025年上半年,生猪价格同比稍显低迷,但因养殖成本的下降,行业仍保持微利状态。新希望销售简报显示,公司上半年累计销售生猪844.93万头,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23.93万头;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0.53亿元,上年同期为130.48亿元。
此前的投资者调研会上,新希望表示,在2024年,公司前25%优秀场线成本已经到了13.6元/公斤,2025年一季度前25%基本都到了12.5元/公斤甚至更低。新希望还表示,2025年希望整体运营场线的成本都能降到13元/公斤以下,优秀场线到年底希望能进一步突破到12元/公斤以下。
加速饲料业务海外扩张
新希望以饲料业务起家,饲料业务是公司经营了40余年的核心主业,在国内饲料行业多年保持规模第一。2024年,公司国内外饲料总销量合计达2596万吨,总销量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8.2%,主要料种销量均处于行业前列。
目前,新希望正以海外市场为支点,加速规模扩张。
早在1999年,新希望就代表中国饲料企业率先“出海”,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饲料公司。经过20多年的布局与优化,公司在海外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梯次市场:以印尼、越南、埃及为核心国家,以孟加拉、菲律宾、缅甸为重点国家。
2024年,新希望饲料外销在500万吨以上。其表示,公司2025年海外饲料业务制定了600万吨的销量目标,未来3—5年可能在海外有机会增加300万—400万吨的产能。
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,2024年底,新希望推出的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(草案)显示,对象为公司(含子公司)海外业务相关核心员工,不包括董监高,初始设立时总人数不超过180人。该针对海外员工的持股计划,无疑也透露出新希望对外扩张的决心。
新希望表示,海外业务方面,截至2024年年末,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,相对而言,国外饲料行业机会比国内大一些。其在海外饲料行业有一定的先发优势,对海外目标是实现突破性增长,定位是公司业务的第三级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同行如牧原股份为布局海外市场、扩产等需求纷纷赴港上市时,新希望也曾在投资者调研报告中表示:“同行在港股上有积极尝试,公司也在积极关注,但各公司所处阶段不一样,目前更多是在关注、研究,如果有行动的话会发公告。”
永红国际展览(搜索"永红国际展览"公众号关注)注: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,不得删减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