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粮油学会 .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

行业资讯

五月玉米价格:涨落之间,机遇与挑战并存

2025-05-22

五月玉米价格走势复盘

五月,玉米市场形势复杂多变,价格走势宛如剧烈波动的曲线,备受行业从业者关注。上旬,玉米价格快速上涨。供应端方面,基层粮源几近售罄,贸易商成为供应主导力量,基于对市场的乐观预期,他们坚持高价出货。需求端,养殖及饲料生产对玉米的需求持续攀升,中储粮收储工作结束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基本消除。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,市场看涨情绪高涨,持粮主体惜售心理强烈,有力推动玉米价格大幅上扬。山东地区作为玉米市场的关键指标区域,五一节后看涨氛围浓厚,企业门前到货量急剧减少,供需矛盾突出,价格显著上涨,贸易商囤粮待涨,期望获取更高收益。

中旬,玉米价格进入震荡偏强阶段。尽管上涨速度有所放缓,但仍在高位区间波动。此时,市场多空因素激烈博弈。进口玉米及玉米替代产品进口量下降、进口价格上涨的预期,引发市场担忧。北方小麦主产区干旱,为玉米价格上涨提供助力。然而,期货盘面止涨回落并持续回调,市场传言进口玉米拍卖即将启动,给火热的市场降温,玉米价格上涨势头受到一定抑制,进入高位震荡态势。

下旬,玉米市场形势突变,价格震荡下行。随着新麦上市进程加快,饲料企业纷纷转向采购小麦替代玉米,对玉米价格形成强大压制。国家持续投放储备玉米,市场玉米供应量增加,进一步加大价格下行压力。用粮企业需求减弱,饲料企业库存充足,深加工企业因原料玉米供应不足、玉米淀粉持续深度亏损,开机率下降,对玉米的采购热情大幅降低。华北及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,高位价格降至 2450 元 / 吨,最低价格跌破 2400 元 / 吨,市场反应强烈。

价格震荡回落的多重因素剖析

(一)政策调控层面

中储粮作为粮食市场调控的核心力量,其举措对玉米价格走势影响深远。五月期间,中储粮持续调整投放规模与价格,充分体现对粮价调控的坚定决心。一方面,中储粮通过适度投放储备玉米,有效增加市场供给,为过热的玉米市场降温,抑制价格非理性上涨。例如,在价格涨幅过快阶段,加大投放力度,增加市场玉米流通量,缓解供应紧张局面。另一方面,中储粮的价格策略在引导市场预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其制定的拍卖底价和成交价格,为市场提供价格参考标准,稳定市场参与者预期。

关于进口玉米拍卖下旬落地的消息虽大概率不实,但在市场上引发广泛关注,极大影响持粮主体决策。持粮主体担心大量进口玉米涌入市场导致价格下跌,纷纷调整出货策略,部分急于出货规避风险,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应,对价格产生下行压力。

从整体政策调控趋势看,随着玉米价格波动对下游产业和民生影响日益显著,政策对粮价的调控力度有进一步加大趋势。不过,政府充分考虑持粮主体利益和市场稳定,大规模政策玉米投放实施可能性较小,给予持粮主体一定出货缓冲期,避免市场过度波动,维持市场相对稳定。

(二)市场供需层面

供应端:当前,玉米市场供应格局较为复杂。基层粮源经前期销售已基本售罄,渠道贸易商手中粮源成为市场供应关键。贸易商手中既有新粮,也有一定数量陈粮,其中东北地区陈粮占比较高。尽管短期内市场供应偏紧,但贸易商手中粮源的存在,使市场不会出现大面积供应缺口。

麦收期间,华北及黄淮地区贸易商出于资金回笼和仓库腾挪需求,会加快出货速度。这将显著改善市场流通状况,增加市场玉米供应量,企业采购选择增多,话语权逐渐增强。贸易商为尽快出货,可能适当降低价格,对玉米价格产生下行压力。

2. 需求端:下游需求低迷是玉米价格面临的主要挑战。养殖业作为玉米重要消费领域,目前面临困境,养殖利润微薄甚至亏损,导致养殖户对玉米采购意愿和能力下降。饲料企业库存充足,在市场需求不旺情况下,为降低成本,采取谨慎采购策略,减少玉米采购量。

新麦入市速度加快,对玉米价格形成强大压制。小麦与玉米在饲料领域存在一定替代性,随着新麦大量上市,其价格相对较低,吸引饲料企业增加小麦采购量,减少玉米使用,进一步压缩玉米市场空间。

深加工企业也面临诸多困难,原料玉米供应不足导致生产受限,同时玉米淀粉持续深度亏损,企业开机率下降。为减少亏损,企业降低生产规模,对玉米需求相应减少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使玉米市场需求端表现疲软,对价格产生明显下拉作用。

(三)港口库存及出货层面

春节后,港口玉米库存持续处于历史高位,给市场带来较大心理压力。随着玉米价格上涨,市场需求有所增加,北港出货速度加快,截至 5 月 9 日,北方四港库存继续下降至 421.6 万吨,一定程度缓解库存压力。然而,好景不长,本月中旬开始,北方四港下海量开始下滑,表明市场需求出现萎缩迹象。

南方需求目前仍无明显变化,当地企业对玉米采购态度依旧谨慎。企业采购时综合考虑价格、库存、市场前景等因素,由于市场不确定性较大,更倾向保持较低库存水平,采取按需采购策略。与北港一样,南方港口整体库存总量呈下滑趋势,但南北港加起来总库存仍近千万吨,库存压力依然较大。如此庞大的库存对市场价格构成潜在下行风险,一旦市场需求进一步减弱,库存积压问题将更加严重,迫使价格下跌。

玉米中远期走向展望

从当前市场格局和发展态势看,今年售粮进度较快,对后期玉米供应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前期快速售粮使现阶段市场余粮结构发生变化,基层粮源早早售罄,贸易商手中粮源成为供应主力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进入 6 - 9 月,市场可能进入阶段性供应偏紧状态。贸易商手中粮源在前期销售过程中逐渐减少,而新季玉米尚未大量上市,市场供应出现短暂缺口。这种供应偏紧局面为玉米价格上涨提供支撑,价格存在一定上涨空间。

在 6 - 9 月期间,玉米价格上涨可能性较大。需求端方面,随着气温升高,养殖业逐渐进入旺季,对玉米需求将稳步增长。饲料企业为满足生产需求,会增加玉米采购量,直接拉动玉米价格上升。深加工企业经过前期调整,开机率有望回升,对玉米需求也将随之增加。供应端方面,除阶段性供应偏紧外,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供应存在不确定性。如果进口量减少或替代品供应不足,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紧张局面,推动价格上涨。

然而,也不能忽视一些潜在风险因素。麦收前腾仓情况对玉米市场供应影响较大,如果贸易商大量腾仓出货,市场供应将在短期内大幅增加,可能打破供应偏紧格局,抑制价格上涨。玉麦价差变化也至关重要,小麦作为玉米重要替代品,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两者替代关系。如果小麦价格大幅下跌,饲料企业可能增加小麦采购量,减少玉米需求,对玉米价格产生负面影响。政策端投放是一把双刃剑,一方面,合理的政策投放可稳定市场供应,保障价格平稳;另一方面,如果投放力度过大或时机不当,可能导致市场供应过剩,价格下跌。市场购销节奏变化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,若购销节奏放缓,市场交易不活跃,玉米价格上涨动力也会减弱。因此,关注玉米中远期走向时,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动态变化,以便及时调整策略,把握市场机遇。

给市场主体的建议

对于持粮主体而言,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玉米市场环境下,保持稳健出货节奏至关重要。五月玉米价格震荡回落过程中,持粮主体切勿盲目出货,以免被企业压价。应充分认识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,目前基层粮源已售罄,贸易商手中粮源成为供应主力,企业对玉米仍有刚性需求。出货时,应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和自身库存情况,合理安排出货量,避免集中出货导致市场供应过剩,价格大幅下跌。

同时,持粮主体不应再对玉米价格短期内上涨抱有过高期望。市场已进入弱势震荡期,各种利空因素交织,短期内价格上涨动力不足。要理性看待价格变化,摒弃不切实际幻想,以平和心态应对市场波动。制定出货策略时,充分考虑市场供需关系、政策调控等因素,灵活调整出货节奏,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。

对于大部分贸易商来说,目前确实到了出货的关键时机。从市场走势看,三季度即使玉米价格再次上涨,涨幅大概率有限。随着新麦上市,其利润空间相对更大,对贸易商吸引力更强。贸易商应抓住当前市场时机,及时出货,回笼资金,为后续参与新麦市场做好准备。出货过程中,注意与买家保持良好沟通,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确保出货顺利进行。

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待市场行情,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购销计划。制定计划时,全面考虑市场各种因素,包括玉米供需情况、价格走势、政策调控、替代品竞争等。对于有长期经营计划的企业,可适当保留一定库存,以应对后期可能出现的供应偏紧局面;对于短期投机的贸易商,则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,快进快出,降低风险。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及时获取最新市场信息,以便做出准确决策。执行购销计划过程中,严格按照计划操作,避免因情绪波动或市场短期变化随意改变计划,确保计划顺利实施。

永红国际展览(搜索"永红国际展览"公众号关注)注: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,不得删减内容。

  • 时间:2025年4月11-13日
  • 地点:中国·南京·国际展览中心
  • 今天距"中国饲料发展网【官方网站】第十五届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【官网】粮油饲料展【官】网】饲料展【官网】中国饲料展【官网】"开幕还有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