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丰数字科技 .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

行业资讯

豆粕市场:供应、需求与价格的三重变奏曲

2025-07-11

美豆种植面积下降,供应前景堪忧?

6 月底,美国农业部(USDA)公布的数据引发市场强烈震动:美豆种植面积仅为 8338 万英亩,不仅略低于 3 月底意向种植的 8350 万英亩,更是大幅低于 2024 年的 8705 万英亩,创下五年来的最低纪录。这一数据犹如引发连锁反应的开端,为美豆供应紧张奠定了基础,也使豆粕市场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。

种植面积的下降,从源头上预示着美豆产出将减少。在农业生产领域,种植面积是产量的基础保障,面积缩减几乎等同于产量预期下滑,后续进入市场的美豆数量相应减少,供应紧张也就成为必然趋势。而豆粕作为大豆压榨后的主要产品之一,其供应也会因美豆供应紧张而受到冲击。当美豆供应不足时,油厂的压榨原料受限,豆粕的产量自然难以维持高位,市场上豆粕的供应也会随之趋紧,这为后续豆粕价格走势和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埋下了关键伏笔。

上半年市场堵点,价格传导受阻

2025 年上半年,豆粕市场各环节从原料到港至进入压榨,均出现阻滞情况,导致基本面因素对价格的传导极为不畅,豆粕现货价格的走势难以预测。

从原料进口数据来看,1 - 6 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预计为 4810.76 万吨(其中 6 月预估到港量为 1100 万吨) ,虽同比减少幅度不大,但阶段性原料供应的不足与宽松现象显著。3 月,大豆进口量仅 350.34 万吨,创下 2008 年来新低,主要原因是上游企业担忧中美贸易关系,限制了对美豆的采购,再加上巴西大豆发运延迟,使得原料到港环节遭遇阻碍。4 月,海关检疫时间延长,部分到港大豆通关不畅,进口量远低于预期,这直接导致当月全国大豆压榨总量仅为 527.23 万吨,同比降幅达 31.24% 。当原料供应不足时,油厂的压榨计划被打乱,豆粕的产量也随之减少,市场上豆粕货源紧缺,价格自然被推高 。

而到了 5 月,情况发生反转。随着通关问题的缓解以及巴西大豆集中到港,1391.84 万吨的大豆进口量创历史单月新高,大豆压榨水平不断提升,6 月更是达到 985.52 万吨 。供应端突然变得宽松,大量的豆粕涌入市场,使得价格高位回落。这种供应端预期与实际落地之间因通关、国储大豆释放等意外因素形成的时间差,干扰了价格传导的正常机制,使得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把握豆粕现货价格的走势。

在正常市场环境下,原料供应增加,豆粕价格应较为顺畅地下跌;原料供应减少,价格应相应上涨。但在 2025 年上半年,这些意外因素干扰了这种正常的传导机制。例如,企业原本预期某个月大豆到港量充足,会提前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,可如果突然出现通关问题,到港量不及预期,就会导致企业生产受阻,市场上豆粕供应不足,价格上涨。而企业还没来得及调整策略,下个月可能供应又突然恢复正常甚至过剩,价格又迅速下跌。这一来一回的波动,增加了企业和投资者准确判断市场走势的难度,加大了价格节奏把握的复杂性。

天气因素:美豆生长的 “双刃剑”

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,天气一直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,对于美豆而言更是如此。今年 5 - 6 月美豆播种期间,主产区降雨较少,这看似不利,但从另一角度看,却有利于加快播种进度。农民们无需因过多雨水导致土地泥泞而无法及时开展播种工作,能够更加顺利地将大豆种子播撒到土地里,使得播种工作得以高效推进。

不过,这种前期降雨少的情况也带来隐患,即 7 - 8 月对降雨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。大豆的生长如同一场接力赛,每个阶段都有不同需求。在生长前期,相对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播种,但到了生长关键期,充足的降雨就成为作物茁壮成长的关键条件。如果 7 - 8 月降雨不足,大豆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,产量也可能大幅降低。这使得市场对这段时间的降雨情况格外关注,增加了天气因素对市场炒作的敏感度。一旦有降雨不足或过多的消息传出,市场就会迅速做出反应,豆粕价格也会随之波动。

从目前的天气预报来看,未来一周,除少部分地区降雨量良好外,中西部主产区降雨量一般,总体而言,7 月 20 日前中西部的降雨量偏差。截至 7 月 6 日,美豆优良率为 66%,持平于上一周,符合市场预期,但低于去年同期的 68%。这说明目前美豆的生长状况虽尚可,但也并非毫无隐忧。目前的优良率数据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体现,8 月才是美豆生长的关键转折点,这个月是美豆的鼓粒成熟期,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高峰,只有降雨充沛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。如果 8 月主产区降雨不足,美豆的单产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,进而影响到整个美豆的供应和豆粕市场的价格走势。所以,8 月主产区的降雨情况成为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的焦点,其对市场格局有着决定性影响。

价格过山车:上半年的市场震荡

2025 年上半年,豆粕市场价格波动剧烈,经历了两轮快速上涨与下跌的行情,这种异常波动使豆粕下游市场陷入被动应对的困境,市场参与者在价格波动中艰难寻求平衡。

回顾这两轮行情,1 - 2 月,需求端集中进行节前备货,节后市场重点交易 2 - 3 月原料供应预期收紧,下游出现抢货行为,情绪升水支撑豆粕现货价格不断走高。而到了 3 月,多数上游企业在榨利可观的影响下生产积极性较高,减产兑现程度不及市场预期,拖累豆粕现货价格明显回落。进入 4 月,大豆通关检疫政策收紧,全国大豆压榨企业面临普遍性原料衔接不畅问题,且下游经历前期消化库存水平偏低,供需双重因素推动豆粕价格上涨,于月底创年内新高。5 月开始,原料通关条件放宽,大豆库存得以转化为成品豆粕,且本身处于南美大豆集中到港期,上游压榨水平不断提升,货源供应走向宽松,施压豆粕现货价格一路下滑后震荡磨底。

从具体数据来看,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 6 月 30 日,2025 年全国豆粕现货均价为 3254 元 / 吨,同比下跌 177 元 / 吨,跌幅为 5.16%。其中,最高价格为 4 月 24 日的 4060 元 / 吨,最低价格为 6 月 4 日的 2851 元 / 吨,高低值相差逾 1200 元 / 吨。如此巨大的价格落差,使下游市场参与者难以应对。

在这两轮价格波动中,豆粕下游市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。以饲料企业为例,其在采购策略上的心态博弈愈发激烈。一方面,受到全球大豆供应宽松基调及对国内豆粕供应预期宽松的影响,主动建库意愿不强,库存多维持在低位水平。另一方面,由于市场供应节奏时常被突发性因素打乱,对于价格拐点难以把握,成本控制难度提升。企业虽意识到需要增加库存以抵御价格波动风险,但现实情况是供应紧张引发的短时内提货量激增,导致生产企业压车情况严重,饲料企业库存难以实现有效增长,继而加剧饲料厂进行恐慌性采购豆粕。

根据中国各区域样本饲料企业豆粕总库存天数数据显示,一季度平均库存天数为 17.7 天,高于去年同期的 14 天;二季度平均库存天数为 11.3 天,低于去年同期的 13 天,上半年数据低点为 5 月上旬的 9.8 天,去年同期为 12.9 天。这一系列数据直观反映出下游企业在库存管理上的困境,在价格上涨时,因库存不足,不得不高价采购豆粕,增加了生产成本;而在价格下跌时,又因前期高价采购的库存还未消化完,导致企业面临亏损。这种被动局面要求市场参与者不断调整采购策略和库存管理方式,以适应市场变化。

生物燃料政策:美豆市场的新变数

上个月,美国环境保护署(EPA)发布的 2026 - 2027 年美国生物燃料拟议掺混规则,对豆粕市场产生显著影响。该规则中,2026 及 2027 年生物质柴油义务掺混量大幅超出市场预期,引发美豆市场一系列连锁反应。

从需求端来看,生物质柴油义务掺混量的增加,首先影响美豆油的需求量。因为在生物质柴油的生产过程中,美豆油是重要的原料之一。当掺混量提高,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美豆油来满足生产需求,美豆油的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扩大。而美豆油需求的增加,又会间接对美豆压榨产生利多影响。为生产出更多的美豆油用于生物柴油生产,油厂需要压榨更多的美豆,这无疑会提高美豆的压榨量,进而对美豆价格产生支撑作用,推动美豆价格重心上移。

再从原料供应角度分析,之前美国生物柴油的原料增幅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进口,如废弃油脂、进口菜油、牛羊等动物脂肪,这些原料主要从中国、加拿大、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。但现在美国生物柴油政策出现倾向,开始减少进口原料的使用,转而增加本土原料的需求。这种政策倾向的转变,对美豆市场而言是一大利好。因为本土原料需求增加,美豆作为本土重要的油料作物,其市场需求自然也会随之上升。更多的美豆将被用于生物柴油原料以及相关产业链中,这不仅能消化一部分美豆库存,还能进一步刺激美豆的种植和生产,对提升美豆压榨预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。而美豆市场的变化,又会紧密关联到豆粕市场,美豆压榨量的增加,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豆粕的产量和供应,进而对豆粕市场的价格和供需格局产生影响。

国内市场:供应宽松与库存回升

近期,国内豆粕市场供应格局发生显著变化。随着进口大豆大量到港,油厂开机率提升,国内豆粕库存快速回升,导致近期现货价格较低,呈现供应宽松的市场态势。

从进口大豆到港量的数据来看,增长趋势明显。据我的农产品网预估,6 月国内的进口大豆到港量高达 1056 万吨,7 月预计增至 1100 万吨,8 月预计为 1000 万吨。如此庞大的到港量,使国内大豆供应充足。大量的大豆源源不断进入国内市场,为后续的压榨环节提供了充足原料。

而油厂开机率也维持在 70% - 80% 的高位区间。高开机率意味着油厂能够充分利用到港的大豆进行压榨生产,豆粕的产出量也随之大幅增加。当大量的豆粕被生产出来并投放市场时,市场上的豆粕供应变得十分充裕。以一个大型油厂为例,在高开机率的情况下,每天能够生产数千吨豆粕,众多油厂的产量累加起来,使得市场上豆粕的供应迅速增加,库存也随之快速回升。

库存的快速回升对豆粕现货价格产生直接影响。当市场上豆粕供应过剩时,按照市场规律,价格自然会受到压制而下降。近期的现货价格较低就是这种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直观体现。在一些地区,豆粕的批发价格出现明显下滑,经销商和养殖户在采购豆粕时,能够明显感受到价格的下降,这也反映出当前市场上豆粕供应宽松的现状。

这种供应宽松的局面预计在 9 月前还将持续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进口大豆到港量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,油厂也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开机率进行生产。这意味着市场上豆粕的供应量还会继续增加,供应宽松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。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,需要充分考虑这种供应情况,合理调整采购和销售策略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。

三季度展望:供应施压与价格震荡

展望三季度,豆粕市场将面临复杂的供需局面和价格波动。在月均千万吨级别的大豆到港量基础上,原料供应将保持充足态势。6 月国内的进口大豆到港量高达 1056 万吨,7 月预计增至 1100 万吨,8 月预计为 1000 万吨,如此庞大的到港量为大豆压榨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,前期上游大豆压榨量也将因此保持高位。

然而,需求端却面临一些限制因素。高温天气成为畜禽养殖和终端消费的阻碍。在高温环境下,畜禽的采食积极性会受到明显抑制。以生猪养殖为例,当气温过高时,猪的食欲下降,采食量减少,对饲料的需求也随之降低。而暑假期间,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发生变化,终端消费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。这使得豆粕虽有存栏高位带来的刚需支撑,但增量空间十分有限。

在供应充足而需求增量有限的情况下,豆粕将延续累库趋势。大量的豆粕被生产出来,却无法被市场及时消化,只能不断堆积在仓库中。库存的增加会对价格形成压制,7 - 8 月现货价格或为震荡磨底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市场上豆粕供应过剩,价格缺乏上涨动力,只能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区间内震荡波动。

而这期间,正值美豆新作关键生长期。在美豆种植面积下调的背景下,天气对单产的影响被进一步放大。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出现干旱、洪涝等极端天气,美豆的生长将受到严重威胁,单产可能大幅下降。一旦单产下降,美豆的供应就会减少,这将引发市场对豆粕供应的担忧,从而令市场波动加剧。市场参与者会根据天气情况不断调整对豆粕价格的预期,价格也会随着市场情绪和预期的变化而大幅波动。所以,三季度的豆粕市场在供应施压和天气不确定性的双重影响下,将充满变数,价格走势也将更加复杂。

四季度变数:中美贸易与供应缺口

当时间进入四季度,豆粕市场将迎来新的变数,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,这一因素对国内豆粕原料供应有着深远影响。

当前,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税率仍处于高位,高达 23%(3% 基础税率 + 10% 芬太尼反制税率 + 10% 日内瓦会议保留税率)。与此前低关税时期相比,这一税率大幅增加了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进口成本。与另一主要进口国巴西 20% 的税率差,更是让美国大豆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,这使得中国企业在进口美国大豆时不得不重新权衡成本和收益。

在这样的税率背景下,多数上游企业对四季度大豆买船持观望态度。从买船进度来看,9 月买船仅在六成左右,而 10 - 12 月的买船基本还未启动。企业们都在等待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,希望能在税率等关键问题上出现转机。一旦税率问题得到缓解,企业的采购策略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;但如果贸易关系持续紧张,高税率维持不变,那么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。

这种观望态度和可能减少的进口量,将直接导致四季度国内的进口大豆供应面临缺口。而豆粕作为大豆压榨的产物,原料供应的减少必然会对其产生连锁反应。当大豆供应不足时,油厂的压榨量会相应下降,市场上豆粕的供应量也会随之减少。根据供需关系原理,供应量减少,而需求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或仍有增长趋势(如畜禽存栏高位带来的刚需支撑),那么豆粕价格就会受到利多影响,有上涨的动力。所以,四季度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和进口大豆供应缺口的情况,将成为决定豆粕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,市场参与者都在密切关注着相关动态。

行业观点汇总:市场走向何方?

面对复杂多变的豆粕市场,专业机构的观点为市场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华联期货认为,目前国内豆粕市场呈现 “弱现实强预期” 的状态。在三季度,供应宽松成为压制国内豆粕价格上行的主要因素,大量的大豆到港和高开机率使得豆粕供应充足,而需求端的限制又使得价格缺乏上涨动力。但到了四季度,情况可能会发生转变,国内的进口大豆供应或存在缺口,这将对国内豆粕价格形成利多支撑。

卓创资讯则预计,下半年豆粕供应端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。虽然供应端变数较多,但需求的韧性以及成本的支撑使得豆粕价格下跌空间有限,向上波动概率较高。他们认为下半年豆粕价格整体震荡走高,最低价出现在 7 月,最高价出现在 12 月,全国月均价运行区间预计为 2930 元 / 吨 - 3350 元 / 吨。在这个过程中,业者需密切关注美豆产区天气变化、养殖业动态以及成本相关因素。美豆产区的天气情况直接关系到美豆的产量,进而影响豆粕的供应;养殖业的动态则决定了豆粕的需求端变化;而成本相关因素,如大豆价格、运输成本等,也会对豆粕价格产生重要影响。

永红国际展览(搜索"永红国际展览"公众号关注)注: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,不得删减内容。

  • 时间:2026年5月26-28日
  • 地点:待定
  • 今天距"中国饲料发展网【官方网站】第十六届FEED中国粮油饲料展【官网】粮油饲料展【官】网】饲料展【官网】中国饲料展【官网】"开幕还有
推荐文章